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方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_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_可行性研究报告_资金申请报告
沈晓明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要求 努力解决琼州海峡运输“过海难、过海慢”问题

海南方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_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_可行性研究报告_资金申请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海南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海南方能投资顾问:www.yangzz.com

作者: 轶名 日期: 2017-02-21

1 2016年工作回顾

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044.5亿元 增长7.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53元 增长8.0%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3元 增长9.1%

全年42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36.7亿元 同比增长11.5%

坚持不懈抓投资,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

博鳌机场、海秀快速干道、昌江核电2号机组、文昌航天发射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美安科技新城、三亚创意产业园、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建设复工;三沙市总体规划全面实施,政权组织、民事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重要突破,永兴机场民航公务包机开通;固定宽带网络接入速率跃升全国中上水平,实现“全光网省”目标。

全年接待游客6023.6万人次 增长12.9%

旅游总收入672.1亿元 增长17.4%

着眼长远调结构,产业支撑力进一步提升

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施“国际旅游岛+”计划、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推出十大旅游套餐,离岛免税政策进一步放宽,西沙旅游成为新热点。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突破70%。互联网产业加快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金融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会展规模、数量、层次、影响力都有较大提升。医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房地产业“两个暂停”调控政策成效明显。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提速。油气产业实现税收143.3亿元。现代物流业对降成本、稳物价的作用日益凸显。持续实施质量强省战略。

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近11万户 增长16.4%

创新引领促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持续深化,编制完成《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和各市县总体规划,制定实施“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规划,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各项配套改革同步推进,溢出效应明显,为全省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奠定了关键性基础。

主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圆满完成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中非合作圆桌会议、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上合组织成员国和金砖国家总检察长会议服务保障工作。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 提高1.5个百分点

持续推进专项整治,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

综合治理城乡环境,海口“双创”、三亚“双修”、儋州“一城五创”活动成效明显,全省基本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垃圾清扫保洁收运体系,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持续开展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在重点治理水体实行河长制,集中处理城镇污水,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重点水体水质达标率大幅提升。推进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绿化宝岛大行动”完成造林15.1万亩,在西南沙岛礁植树200多万株。

超额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

20.0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1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出列

举全省之力抓扶贫,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围绕“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总目标,建立省、市县、乡镇三级脱贫攻坚责任制,全省派驻工作队干部9853人,帮扶责任人23154人。全面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重点实施产业脱贫、乡村旅游脱贫、生态移民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等“十大措施”。通过开办电视夜校、技能培训、示范带动等措施,提高贫困主体自我发展能力。

集中全省76%的地方财政资金用于民生

聚焦民生补短板,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广大群众

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9亿元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省儿童医院、省西部中心医院、省结核病医院等加快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文体事业进一步繁荣,国家南海博物馆即将开馆,省博物馆二期主体完工,南海佛学院即将建成。社会治理不断加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启动禁毒三年大会战,铁拳禁毒、重典治乱,破获一大批涉毒案件。

2 2017年工作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下大力调优做强绿色特色实体经济,强化社会治理管理,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18.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控制目标。

3 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1)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保持有效投资力度。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安排省重点项目501个,年度计划投资2288亿元。注重优化投资结构,重抓生产性、有持续税源、对海南发展具有长远影响的重大项目。产业方面,安排344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490亿元。开工建设海口万达文化旅游城、美安新药谷、洋浦聚酯原料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海南生态智慧新城、海花岛旅游综合体等项目,确保康迪电动汽车、亚特兰蒂斯、富力海洋欢乐世界等项目竣工。基础设施方面,安排105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31亿元。开工建设环岛旅游公路、三亚新机场、昌江核电二期、迈湾和天角潭水利枢纽、马村港集装箱码头、红岭灌区田间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琼中至乐东高速公路、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文昌至博鳌高速公路、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城乡电网改造升级、琼中抽水蓄能电站、大广坝灌区(二期)等项目,确保凤凰机场三期改扩建、博鳌机场二期扩建、凤凰岛国际邮轮港二期、海口新海港区滚装码头二期等项目完工,积极推进儋州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社会民生方面,安排40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36亿元。开工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旧城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

持续推进项目建设

全年安排省重点项目501个

年度计划投资2288亿元

基础设施方面

安排105个重点项目

年度计划投资531亿元

社会民生方面

安排40个重点项目

年度计划投资236亿元

产业方面

安排344个重点项目

年度计划投资1490亿元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成形成势

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落实“国际旅游岛+”行动计划,“点、线、面”全方位推进,打造全天候、全地域旅游目的地;全面推动旅游综合体、风景度假区、旅游景区、风情小镇建设,有序推进中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培育一批节庆活动品牌、特色休闲娱乐和旅游演艺节目,加大黎锦、苗绣、贝雕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乡村旅游、热带雨林游、医疗康养游、民族民俗风情游、航天主题文化游、邮轮旅游、低空空域游、红色文化游等旅游业态,完善套餐式精品旅游线路;提升餐饮业,打造海南特色餐饮品牌;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强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全面提升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水平;建立入境游市场开拓激励机制,促进入境游客和旅游收入增长。

加快新兴产业成长壮大。支持六类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着力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将其打造成为产业项目的聚集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创新创业的示范区。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壮大创新主体,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产品、管理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3)统筹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今年实现农民收入增长8.5%

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下大气力调精调优农业结构,调减甘蔗、桉树等低效农业,增加热带特色高效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引进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和农超、农餐、农企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新业态,建设海口罗牛山、屯昌城北、琼中湾岭等重点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大力培育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打造高效农业示范样板,高标准建设“五基地一区”,抓好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等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构建育种、制种、种子交易平台产业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

挖掘现代农业增收潜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延伸升级,增加经营性收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加快农村农垦改革发展。建立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和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体系,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耕地林地占补平衡改革,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一步深化农垦改革,全面完成农场社会管理属地化,加强农场土地规范管理,加快企业重组整合,完成农场改制转企,完善垦区企业经营体制。

重点发展海洋渔业

海洋油气海洋旅游等优势产业

积极培育

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物流运输

海洋信息

海洋可再生能源

海水淡化

海洋装备制造

等新兴产业

(4)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全面推进海洋经济普查,摸清海洋资源家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动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真正让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海洋旅游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物流运输、海洋信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海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控制近海养殖捕捞,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优质种苗培育、人工渔场和海洋牧场。加大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延伸油气产业链条,争取扩大我省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收益。

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海上救援基地建设,启动三沙腹地建设。实施全省港口资源整合,构建全省港口“一盘棋”格局,以港城一体化理念谋划推进新海港建设,加快中心渔港、一级渔港、游艇码头和渔业风情小镇、美丽渔村建设。推进三沙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后勤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西沙、南沙补给中转枢纽。

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建设智慧海洋工程先导系统、中国电科海洋信息产业基地、海洋应用大数据中心。争取国家重大海洋科技计划项目落户海南,支持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构筑海洋科技创新高地。依托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南海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着力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生态环保等领域研究、突破一批重点关键技术。

(5)积极推进南北“两圈”建设

突出6个方面一体化

资源利用

产业布局

基础设施

生态环保

公共服务

配套政策

以“多规合一”为引领,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严格落实、管控省“总规”和各市县“总规”。推动《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上升为法定性规划,启动修订城乡规划、土地和林地管理、海域使用管理等法规。完成省、市县规划委员会机构设置,科学配置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对“总规”实行最严格管控。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扩大联合执法,建立实时信息管控和问责机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把省、市县“总规”划定的基本农田、海岸带等各类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到具体地块、具体项目上。完成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息交换、数据共享和审批联动。落实各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用足用好“飞地”政策,实现各市县资源共享、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突出生态理念,抓好城镇、乡村规划,强化对城乡建筑布局、风格和重要景观风貌的统筹协调管控。加强城乡建筑设计,注重建筑体量、尺度、外立面、天际线、色彩的把控,注重历史遗存保护和文化特色塑造,注重体现民宅村落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加快城市快速干道、绕城高速公路连接线、地下通道、停车场位、公交站点建设,打通城市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增加城镇路网密度。发展智慧交通,实施精细化交通管理。建设智慧城市,增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城市的能力。在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注入国际元素,彰显与国际旅游岛相适应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海南实行“极简审批”“快捷备案”,服务社会投资项目。海南日报记者张茂摄

(6)深化改革开放,争创经济特区体制机制新优势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机构改革,优化省直部门内设机构,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重点部门、重点业务处室倾斜,解决机关“忙闲不均”问题,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强镇扩权。深化“放管服”改革,稳步推广重点园区“极简审批”改革试点经验,持续推动行政审批事项“瘦身”。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张审批网”覆盖90%以上村。制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及各类收费清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12345”省政府服务平台。推进“多证合一”,取消更多涉企证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新划分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严格控制新设专项资金,完善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扩大开放合作交流。制定和实施《海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外交流合作五年行动计划》,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交流,提升空中、海上互联互通水平。深度参与泛珠区域合作,扩大与港澳台交流交往。落实《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健全琼粤桂协作协调体制机制,共建共保洁净海湾,打造面向东盟开放高地。推动琼州海峡经济带建设,启动编制琼州海峡南北两岸发展规划,推进琼州海峡港航资源整合。

(7)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实施全省生态修复、城镇修补。把重点放在继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把山水田林湖等生态元素作为整体呵护好、建设好,确保环境质量只升不降。生态修复方面,一是“山”,开展山体生态修复专项行动,修复山体自然风貌,继续实施“绿化宝岛大行动”,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完成植树造林10万亩,退塘还林(湿)2000亩;二是“水”,持续开展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强重点水体的治理和修复,开展入海排污口调查与清理,推进船舶港口污染控制,加快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三是“岸线”,巩固海岸带开发与保护整治专项行动成果,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加强珊瑚礁、砗磲、红树林等重点物种种群保护;四是“大气”,继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严控城市扬尘、机动车船尾气、工业废气排放等大气污染;五是“土壤”,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城镇修补方面,一是开展提升城镇功能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棚改安居,搞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完善公共交通,健全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二是加强城市设计和城镇建筑设计管理,兼顾历史文化风貌和时代特色,有序推动老旧建筑改造提升,实施环岛高铁、高速公路沿线传统建筑生态修复、立面改造、村庄综合整治;三是继续开展违法建筑专项整治,保持控违拆违高压态势,对违法建设实行“零容忍”,全面开展“无违建”创建活动,加强城镇、乡村规划建设管控,逢建必报、逢报必审,坚决控制新增违建,形成防违控违长效机制;四是继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乡保洁、园林绿化、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支持海口、三亚、琼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围绕建立绿色产业体系,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

(8)全力脱贫攻坚,建立健全稳定长效扶贫机制

把“精准”要求贯穿扶贫脱贫全过程。做好精准识贫,抓好基层基础工作,落实“一评议两公示一公告”,及时对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做好精准扶贫,继续实施精准扶贫“十大措施”,推进交通扶贫六大工程;引导农信社、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加大扶贫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层层压实责任。落实市县党委、政府扶贫主体责任,压实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责任,强化扶贫对象自身责任。办好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增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意识和能力。

完成年度18.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和117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

抓好垦区农场7141名贫困人口脱贫

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2.3万户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村5个

(9)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一市(县)两校一园”和“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作,加大本土校长、教师的培养力度。实施国家、省级特岗教师计划和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继续实施“全面改薄”工程。

推进“健康海南”建设。深入推进“一市(县)一院”和“好院长好医生”引进工作。推广“三医联动”改革试点经验,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

4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优化海南发展环境

优化发展环境是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优化海南发展的软硬环境。

打造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政务环境。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加强公务员作风和能力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决落实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执行人大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全面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在配套管网、物流通道、供地、供电、供水、供气等方面主动做好规划、建设、服务,保障项目顺利落地、企业顺畅运行。

打造便捷公平、诚信安全的融资环境。丰富完善金融市场主体,壮大金融服务规模和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落实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政银企对接,清障搭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打造引才聚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环境。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完善落实人才政策,开展“百千万人才工程”、“515人才工程”遴选,积极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基层急需技能人才。

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全面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实现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打造全省“一张交易网”。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和物流成本、企业用能成本,为企业松绑减负。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共享各部门各行业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让诚信经营者受益,让违规违法者无利可图、寸步难行。

打造文明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守信的社会风尚。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有效化解行政争议,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禁毒三年大会战,严厉打击涉枪涉爆涉黑、“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化解消除征地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机制,突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防灾抗灾救灾和综合应急保障能力。


最新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