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方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_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_可行性研究报告_资金申请报告
沈晓明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要求 努力解决琼州海峡运输“过海难、过海慢”问题

海南方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_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_可行性研究报告_资金申请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土地,房产开发专题
 
相关区域规划

海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作者: 轶名 日期: 2018-01-29

关于海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8年1月26日在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海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态势,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初步核算,32项计划指标中31项达到或好于年度预期,1项指标未达标,达标率96.9%(见附表)。具体如下:

  1.经济发展方面。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2.5亿元、同比增长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430元、增长6.1%。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4.1亿元、同口径增长11.5%,比预期目标高3.5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25.4亿元、增长10.1%,三年再上一个千亿台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8.8亿元、增长11.4%,比预期目标高2.4个百分点。接待游客6745万人次、旅游业收入812亿元,分别增长12%和20.8%,比预期目标高2个和8.8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服务业和海洋产业占比也都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2.创新发展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6%,“光网”建设水平持续提高,移动宽带用户和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分别达到88%和7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7件,比预期少0.25件。

  3.民生福祉方面。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7元,突破3万元大关,增长8.3%,比预期目标高0.8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2元、增长8.9%,比预期目标高0.4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超过年度预期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3%,低于控制目标1.67个百分点。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117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出列,完成4个自然村生态移民搬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6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86%,完成2.5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4岁。

  4.生态文明方面。资源能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升,节能减排降碳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幅度、新增建设用地、耕地保有量等达到预期目标。核电上网有效改善了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6.5%。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一流,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分别为62.1%和1.5亿立方米,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5%,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为94.4%,省控断面劣V类水体比例为0。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覆盖面继续扩大。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以十二个重点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79.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997.1亿元、增长2.7%,其中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分别为528.3亿元和470亿元、增长0.6%和5.2%;服务业较快增长,是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动力,实现增加值2486.1亿元、增长10.2%,分别快于一、二产业6.6和7.5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0:22.3:55.7,服务业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逐步改善投资结构。延续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服务社会投资百日大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健全促进投资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突出重点抓牢、抓实、抓细项目建设全要素和全过程,同时加强房地产投资调控,加大生产性项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力度,在保持投资平稳增长的同时,着力调优结构、补长短板。全省非房地产业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072.3亿元,占总投资的50.2%,自实施“两个暂停”两年来保持在50%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农业等行业投资大幅增长。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民生和生态领域投入持续加强。

  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增加传统领域消费优质供给;强化消费维权和市场监管,多措并举带动消费提速升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8.8亿元、增长11.4%,增速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改善乡村消费环境带动消费潜力释放,乡村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9%,快于城镇消费3个百分点。交通类消费继续发挥主要支撑作用,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零售总额分别为115.7亿元和167.4亿元,增长11.2%和13.1%,合计对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3.4%。享受型消费需求扩大,化妆品、饮料、烟酒、金银珠宝等零售收入快速增长,反映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在与不断优化和增加的有效供给更加充分对接。离岛免税购物受政策扩大到铁路离岛旅客和调优商品结构带动,销售额超过80亿元、增长36%。

  2.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十二个重点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3291.6亿元、占经济总量的73.8%,增长10.1%,高于整体经济增速3.1个百分点。旅游产业、互联网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会展业、医药产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等7个产业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提升旅游业发展效益。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和20.8%,收入增速快于游客增速8.8个百分点。国际航线拓展到57条,带动入境游客较快恢复性增长,全年达到111.9万人次、增长49.5%,创历史新高。调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累计调减甘蔗总计达51.3万亩,恢复撂荒地生产5万亩,替代发展瓜菜、水果、桑蚕、益智等高效产业超过50万亩。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全省互联网企业超过5000家,引进微软、腾讯、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培育了易建科技、天涯社区、酷秀等本土企业,行业增速保持在25%以上。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正式受理项目71个,通过医疗技术评估项目39个,开工项目27个,省肿瘤医院成美医学中心、一龄生命养护中心等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从贷款增信、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等多方面着力加大对重点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首创“橡胶+保险+期货”模式,助力橡胶增产和农民增收。年末全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096.4亿元和845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0%,存款余额首破万亿元大关。医药产业快中有优。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医药企业在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占比34.3%,纳税10强占8席。加大房地产业调控力度。坚持“两个暂停”、限购限贷,新出台全装修和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政策,同时大力调优房地产空间结构、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品质等,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2292.6万平方米和2713.7亿元,分别增长52%和82.1%。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海洋产业、低碳制造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等也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处僵治困”工作成效明显。纳入处置的37家省属二级及以下“僵尸”企业已基本完成清理处置。“去库存”成效明显。落实一揽子调控政策,从供需两端加强市场调控,商品住房库存持续减少,库存去化期降低到11个月,进入较为合理区间。“去杠杆”有效实施。建立多部门多机构协同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企业逐步降低负债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我省企业全年直接融资达到198.3亿元,海南普利制药和钧达汽车配件两家企业首发上市。“降成本”不断加力。出台《海南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实施细则》,推动企业税费、物流、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有所降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控制在78元以内,比全国平均低7元左右。“补短板”扎实推进。“五网”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一市(县)两校一园一院”多点开花,“好医生、好院长”“好老师、好校长”引进工作持续发力。

  3.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50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10.3亿元、增长8.1%,达到年度计划的101%。45个计划竣工项目中42个已竣工或收尾,博鳌机场二期扩建、北师大附属中学海口附校、海口友谊国际广场等项目竣工。三亚凤凰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海口港新海港区汽车客货滚装码头二期、三亚亚特兰蒂斯、海口农垦商业中心、洋浦新英湾区旧城改造、乐东黄流商贸城棚户区改造等项目进入收尾阶段。233个续建项目进度总体良好,完成年度投资的110%。万宁至洋浦、琼中至乐东、文昌至琼海高速公路、铺前大桥、海口绕城“四改六”工程等稳步实施,海口江东大道二期、海南移动信息基础设施等加快建设,琼中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133个计划新开工项目中106个开工。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湾、儋州至白沙高速公路、海口疏港货运快速干道工程、定海大桥海口连接线、澄迈腾讯生态村、三亚海棠湾医疗公园等一批项目动工建设。

  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成功举办了13场招商推介活动。其中,“2017海南综合招商活动”为建省以来规模最大、成果最丰富的招商活动。全年累计签约项目超过360个,协议投资额超过5900亿元,达年度计划的1.4倍,项目落地率36%,圆满完成全年招商任务。

  4.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多规合一”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国务院批准实施《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设立全国首个省级规划委员会,18个市县(除三沙市)均成立了规划委员会,总体规划实施管控体系已经形成。一揽子立法和政策制定计划正在抓紧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督查、“多规合一”培训同步展开,“一张蓝图干到底”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基于大数据的政务信息化和政府信息共享取得突破,所有非涉密信息系统接入省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简化“五网”建设项目审批经由特区立法正式实施。探索“不见面”审批进入实施阶段,第一批“不见面”审批事项开始办理。全省3028个村(居)全部建成便民服务站,四级政务服务“一张审批网”基本实现全覆盖。继续开展国资国企改革。大力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集团公司制改制率100%,二级及以下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占比为35.2%。进一步加强董事会建设,建立规范董事会的省属企业达到10家。着力推动新一轮农垦改革。完成垦区全部38家农场改制,全面实施“八八”战略,有效激发了发展潜力和活力,经营效益明显向好,扭转了长期亏损局面。农场农用地规范管理和社会管理属地化改革均已基本完成,为农垦企业轻装上阵融入市场夯实了基础、减轻了负担。财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制定了省与市县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方案,引导市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政府资金跨市县调配,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以“减证”促“简政”,更有效服务市场经济。加快实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68项创新任务基本完成,整体进度在全国试点中位居前列。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和“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会”等13项海南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海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交流合作,出访沿线20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与沿线国家在缔结友城、互联互通、经贸、旅游、医疗、人文等领域合作取得新成果,新增省级友城3对,累计54对,跃居全国前列。拓宽对外交通通道,国际航空客运航线、国内外海上货运航线、邮轮航线分别增加到57条、337条和14条。成功在香港举办第15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促进琼港澳加深交流。推动投资双向开放,出台《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实施意见》,全面提高我省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参与符合国家战略意图的国际产能合作,完成21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或信息报送,合计金额近180亿美元。其中,海南华信投资收购俄罗斯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股权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正式备案,购入俄罗斯、阿联酋油气田工作正在推进。

  5.推动经济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财政收入快于经济增长。得益于加大生产性项目谋划实施力度和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加上财税部门强化征收管理,共同促进财政收入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势头。全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4.1亿元、增长11.5%,快于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实体经济效益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0.2亿元、增长18.1%,综合效益指数377.2%、提高35.5个百分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高涨。在商事制度改革措施深入落实、营商环境趋于改善、创业平台不断拓展的促进下,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2.8万户、增长15.8%,其中企业4.2万户、增长18%。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破百,达到104家。申请专利3659件、增长18.8%。金融风险审慎可控。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稳定在可控水平。

  6.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化顶层设计。9月份,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就加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系统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不断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根本依循。开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研究论证工作,创新中部保育发展模式。持续推进环境专项整治。继续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造林绿化13.5万亩,超过年度计划3.5万亩。综合施策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强力攻坚推进城镇内河(湖)水污染防治,64个重点治理水体的水质达标率为56.5%,同比提高14.3个百分点。持续开展海岸带专项整治行动,收回岸线土地近万亩。强力开展存量国有建设用地清理处置专项行动,共清理处置存量国有建设用地28.9万亩,其中闲置土地14.5万亩,有效盘活了宝贵土地资源。开展土壤环境综合整治和风险管控,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在优良水平。保持打违拆违控违高压态势,拆除违法建筑超过460万平方米,达年度目标的130%以上,控违面积120.43万平方米。

  7.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省级为民办实事事项。5个国定贫困市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实现全覆盖,惠及中小学生13.5万人。全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新生儿代谢病与听力免费筛查、公办幼儿园建设、向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等都圆满完成了年度任务,切实履行了务实为民的庄严承诺。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教育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建立了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全程特惠性扶持体系,无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全年减少贫困人口20万人,117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出列,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全覆盖。“全面改薄”工程顺利实施,已有19个县(市、区)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高,海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我省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招生,高职优质校建设工程启动实施。

  着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硬件水平不断提升,省东部精神卫生中心、省儿童医院、省结核病医院等重大项目基本建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急诊大楼、西部中心医院二期等稳步推进。医改工作成效明显,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优质医疗资源对口支援帮扶“四个全覆盖”,陵水“三医联动”综合改革实现“一升两降一涨”,获得国务院医改办通报表扬。各市县均有一家省级水平医院(三级医院)进行帮扶。启动了“好院长、好医生”引进项目、“妇幼双百”人才引进项目、“京医老专家百人团”智力帮扶海南项目。目前全省注册全科医学专业的执业(助理)医师已达到1000人以上,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的目标。农村改厕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大幅提高。

  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完成民生支出1109.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8%,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切实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36.4%。全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817元和12902元,分别增长8.3%和8.9%。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调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目前每人每月145元,位居全国第六。异地就医结算合作范围扩大至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有统筹区,并与所有签订协议的统筹区通过国家平台实现了即时结算。所有市县均建立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困难群众保障资金只增不减。防灾救灾减灾制度不断健全,应对灾害能力持续提升。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33.3张。

  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事业。硬件条件不断改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竣工验收,省博物馆二期提前一年对外开放,400个行政村文体活动室全部完工,全省323个贫困村实现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公共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0318场。琼剧电影《喜团圆》、歌舞诗《黎族家园》分别入选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和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剧目。南海佛学院开班授课。琼中女足获“哥德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三连冠。各类群众体育运动活跃开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口、琼海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全面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2.5万户棚户区改造计划。农村危房改造开工3.58万户、完工3.24万户,开工率和竣工率分别达到143%和130%。

  物价总体保持稳定。落实“菜十条”和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蔬菜价格稳中回落,为稳定物价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8%,控制在3%的范围内。

  8.切实服务国家战略。圆满完成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的接待和服务保障任务,有力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成功举办“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分论坛”等13项海南主题活动。成功开展“中国海南?柬埔寨光明行”第三次、第四次义诊活动,有力服务周边外交。全力服务文昌火箭发射任务,保障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主题,积极开展“大研讨大行动”,为科学谋划和统筹推动海南当前和中长期改革开放发展,为在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更好承担起改革开放排头兵、试验田的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海南经济发展起步晚,底子薄,不少主要经济指标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经济特区体制机制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仍不高;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十二个重点产业“三年成形、五年成势”任重道远,减轻投资和税收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还要下大功夫;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还不够完善,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不足,特别是人才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城乡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事业发展还有不少短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国家要求,与生态省、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都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予以切实解决。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措施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为将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进一步推向深入、落到实处,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着力加快发展十二个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开创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新局面。

  主要目标建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增长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控制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全力推动“多规合一”改革实施。按照国家要求,切实做好《海南省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工作,健全空间规划法规体系和“省—市(县)—乡(镇)”三级规划管理机构,出台实施总体规划督察工作办法,完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统筹推动“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省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新模式。调整优化省属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拓宽将优势特色资源和重要战略资源转化为战略资本的有效途径等。三是推动财政体制改革。落实省与市县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方案,分领域推进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动财力更多下沉,更好地调动市县积极性。转变财政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出资的产业投资基金。四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普惠金融等多方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有效监管下高起点推动金融对外开放,创新用好国家赋予的政策,探索建设免税型离岸金融中心。完成3至5家市县农信社联社改制。五是强力推进“放管服”。再精简一批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给企业“松绑”。全面推进“不见面审批”,进一步推进“一窗受理”“全省通办”“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将“极简审批”改革经验向更多园区和试点市县推开。加快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设。六是继续推动新一轮农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各项重点改革取得新进展。

  2.进一步扩大开放。一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健全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和泛南海重点地区的对接机制。落实空域精细化改革,争取新开通境外航线16条以上。推动实现与东盟沿海国家集装箱航线全覆盖。充分发挥友城作用,力争开辟“泛南海邮轮旅游航线”,在邮轮旅游合作方面实现新突破。二是提高双向投资水平。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支持本省航空、油气、汽车等领域龙头企业走出去,加强南繁育种等特色领域对外投资和交易。三是争创外向型经济新优势。依托海口、三亚等国际机场,积极发展临空型经济。探索发展离岸保险。争取获批开展离岸保险业务及配套优惠政策。四是加强泛珠、北部湾等区域合作。深化与泛珠、北部湾地区省份在旅游业、海洋、物流、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落实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推进琼州海峡经济带和泛南海经济圈建设。深化琼港交流合作。五是保障好、利用好博鳌亚洲论坛平台。积极营造博鳌亚洲论坛非正式、舒适、和谐的氛围,将博鳌地区打造成为有中国特色、海南风情的国际会议举办胜地,更好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促进海南务实对外合作。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和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系列活动,展现海南对外开放新风貌。六是紧抓机遇寻求新突破。推动国家发改委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举措,特别是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精心谋划设计新一轮重大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推动跨越式发展。

  (二)扩大有效需求

  1.精准加力有效投资,发挥稳增长关键作用。一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适应新形势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创新融资机制,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二是全面落实促进投资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聚焦完善“五网”、培育壮大十二个重点产业、加快建设省级六类重点产业园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提升谋划项目水平和生成项目质量。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年度计划管理,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年终考核制度。建立省及市县两级重大项目谋划机制,建立投资项目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建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线管理平台。三是加强重点项目特别是生产性项目策划储备和管理。尽快修订完善《省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确保产业项目比重在50%以上。谋划实施一批利长远、增后劲的新项目,加快推动续建项目达到序时进度,力促竣工项目按期建成投产。同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的管理机制、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着力提高项目建设的投资完成率、开工率,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四是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相关工作。紧盯国家重点投向和支持领域,提前组织行业部门和各市县做好项目储备、筛选和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的争取力度,充分利用国家资金撬动我省有效投资。同时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定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确保政府投资动力接续跟进。五是有效激活社会投资。推进规范运作PPP模式,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坚决清理各类针对社会投资的歧视性规定和隐性门槛,努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和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六是加强以“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定海大桥海口连接线工程、三亚有轨电车示范线PPP项目、光网智能岛项目、琼中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点工程,完成红岭灌区、南渡江引水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琼中至乐东、万宁至洋浦、文昌至琼海、儋州至白沙高速公路,以及海口美兰机场二期扩建、铺前大桥、马村港区集装箱码头、海南移动信息基础设施项目、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红岭灌区田间工程、文昌至琼海至三亚输气管道工程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环岛旅游公路、文昌至定安高速公路、三亚西水中调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开工建设迈湾水利枢纽工程。完善前期手续并推动昌江核电二期、三亚新机场项目,加快推进湛海高铁、儋州那大镇至白马井高铁站联接线前期工作。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将自然村和偏远乡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加快5G网络首批应用试点,实现光纤宽带全岛覆盖。继续实施电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将全省户均停电时间降低至25个小时以下。推进燃气下乡进村,完成10个以上乡镇“气代柴薪”工作。同时,适度超前谋划一批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确保有效投资连续不断,硬件条件持续提升。七是大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投资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坚持“稳促结合、效益导向”。一方面坚持“两个暂停”等调控政策,力控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另一方面加大各类吸纳稳定就业、能够产生持续税源的生产性项目的比重,同步加强“五网”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民生项目谋划建设,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有机统一。八是坚持高标准招商选资。组织实施2018年综合招商、长三角系列招商和境外招商,加大面向全球、全国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定向招商,科学合理商定合作条件、强化要素保障和优化全流程跟踪服务,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和成功率。

  2.激发消费新活力,增强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一是继续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和《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方案》。引导增加多层次、优质的消费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发挥海南作为全国消费承接地的优势。建设一批特色民宿、中外美食村、积极发展邮轮游艇、低空飞行等特色消费。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开展省政府第二届质量奖评选。加强海南老字号认定和保护,打造一批有历史底蕴的老字号消费品牌;举办或协办品牌故事大赛和品牌高峰论坛。支持离岛免税政策范围扩大到乘船离岛旅客,提高单件商品免税购物限额。继续办好冬交会、海购节、海购会等知名购物展会。加强本省特色产品与国内大型超市对接,开展海南产品全国行活动。三是优化城市商业综合体布局,抓好便民生活圈建设。推进金盛达建材商场、海口市公益性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启动农贸市场三年(2018—2020年)改造计划,改造老旧农贸市场76家。四是促进“互联网+流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办好第二届中国(海南)智慧商业大会。启动陵水、琼海、儋州、东方、乐东、昌江、万宁等7个市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省级示范县建设。五是加强消费市场管理。高压重拳打击欺客宰客行为,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环境,使广大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3.拓展外贸新空间。一是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网易联合创新中心及服务外包、“一带一路”创新创业空间,推动建设琼港琼澳服务业合作园区。总结和固化试点成果,学习自贸区试点符合海南实际的经验并加以应用。二是研究出台重点产业外贸发展支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三是着力解决外贸企业面临的港口服务、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四是积极争取实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飞机保税维修等政策突破。力争年内建成运营海口美兰、三亚凤凰两个国际机场的国际快件中心。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一是推动互联网产业加速成长。实施国家《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推动建设国际海缆海南登陆点,争取国家批准在生态软件园设立离岸数据中心。建成海南生态智慧新城,加快海南复兴城互联网创业创新园、腾讯“互联网+生态村”、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物联网产业基地、海南数据谷等项目建设,引进一批互联网企业总部基地,争取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平台落地。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与全域旅游、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现代物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力争全年互联网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增长30%。二是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支持实体经济企业通过首发上市、增发股票、境内外发行债券等各种方式直接融资,用好贫困地区首次公开募股绿色通道优惠政策,重点在热带农业、旅游业、海洋渔业等特色领域实现上市新突破。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十二个重点产业、省级六类重点产业园区、“五网”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美丽海南百千工程等领域加大信贷等各种金融手段支持力度。三是大力发展会展业。办好第三届海南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并推动上升为国家级展会。培育壮大体博会、海博会、海创会、健康博览会、美食博览会、博鳌国际物流论坛等现有品牌会展,同时瞄准经济发展新趋势引进培育一批新的会展和会议品牌。运营好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加快建设三亚国际文化会展中心。力争全年举办千人以上会展120场,实现会展业收入200亿元、增长25%。四是积极发展教育产业。出台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政策,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和各类教育培训,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优质教育服务,力争“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引进工程实现市县全覆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取得重要突破。全年教育产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五是创新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全面统筹、科学规划全省旅游演艺项目布局,改装升级和新建一批旅游演艺场馆,设立海南演艺产业发展基金,推进海南旅游演艺产业跨越式发展。实施“文物+旅游”三年行动工程,加快文物旅游发展布局,形成“文物+旅游”服务体系。推进海口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三亚潜水及水上运动特色小镇等一批体育产业小镇建设,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六是培育壮大医药产业。积极对接引进国内外龙头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落户,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海药生物医药园、海医科技园等新项目建设,同步完善海口药谷等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创立博鳌国际医药产业论坛,提升海南医药产业影响力。力争全年产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以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升级。继续“点线面”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推动首批12个市县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环岛旅游公路、既有西环铁路旅游化改造等一批旅游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打造50个环岛旅游公路驿站,优化沿线景观,串联沿海岸线“珍珠项链”。建成开业亚特兰蒂斯等大型旅游综合体。进一步提高外语、外币兑换、旅游标识等国际化水平,尽快释放“落地签证”和“59国免签证”政策红利,加快开发外向型旅游产品,不断加密、新增空中和海上航线,开拓欧洲、澳洲游客市场,继续提升入境游客规模和比重。进一步完善推开“1+3”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模式,建立旅游信息中心,提升旅游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达到7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900亿元,境外游客突破130万人次。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着力压减低效种植、转产高效种植,调优种植结构。调减12万亩甘蔗和调优95万亩水稻,扩种冬季瓜菜10万亩。实施新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创新驱动,提高亩产效益。着力发展农产品特别是槟榔、山柚油、咖啡等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加强品牌农业建设,新认证“三品一标”100个。建成海南农产品拍卖交易中心,提高农产品议价能力。复耕10万亩撂荒地,切实解决撂荒地稳定复耕复种问题。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支持“互联网+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发展壮大。二是着力推动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在全局性上加强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一体化规划。落实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重点产业小镇建设试点,有效发挥产业小镇建设基金作用,推动一批特色小镇发展壮大,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实施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全年创建35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三是深化农村农业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做好东方市、海口市琼山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验收推广,激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统筹推进文昌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宅基地3项改革,拓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途径,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实施被征地农民多元化保障机制。四是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五网”建设,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公共交通等“最后一公里”问题,新建高标准农田5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6万亩,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六大工程。统筹推进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工建设100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完成600个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完成286家规模养殖场环保改造任务,持续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五是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组织动员、技能培训和劳务协作,供需两端发力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全年转移就业8.5万人。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按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资金。推动天然橡胶和瓜菜价格指数保险全覆盖,探索建立“旱涝保收”增收机制。加快建设田园综合体,打造共享农庄。多措并举确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六是综合提升乡村发展软环境。推进乡村文明大行动,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切实开展乡村治理,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4.调控优化发展房地产业。继续坚持“两个暂停”、限购限贷政策和中部禁止开发外销型商品住房等一揽子调控政策,统筹运用土地供应、规划管控、财政税收、建设监管等各类政策工具,科学调控房地产开发规模和节奏,引导产品结构逐步向配套完善的中高端商品住宅、租赁房地产、经营性房地产、跨界融合房地产发展,引导空间布局向南北两大经济圈、东部沿海城市等重点区域更加科学发展。通过综合施策,既确保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又逐步减轻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

  5.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油气产业方面。强化要素保障,优化管理服务,确保龙头企业达产稳产。积极推动中海油海南分公司落地,加大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力度,力争全年加工原油1000万吨。推进深海油气能源开发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参与可燃冰勘查开发。坚持差异化发展,推进油气产业链向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方向延伸,加快海南炼化百万吨聚酯原料二期、海南汉地阳光150万吨特种油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卡塔尔、沙特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推进液化石油气制烯烃项目合作。海洋渔业方面。推动从捕捞向养殖、从近海捕捞向远海捕捞、从沿海养殖向外海养殖发展,引导渔民转化为休闲渔业从业人员。新增深水网箱750口、新建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3个,新建2个海洋牧场。调整优化渔船结构、积极发展外海捕捞。编制实施美丽渔村建设规划,支持休闲渔业示范点建设。高标准建设铺前渔港,加快白马井等中心渔港改造升级。以海洋旅游、海洋油气业、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生物制药等海洋产业为重点,以三沙腹地为载体,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和海洋科技合作区建设。

  6.加快低碳制造业发展。全力支持海马汽车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努力通过出口带动技术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雄塑高性能高分子复合管材、威特低碳制造产业园、奥瑞克电梯海口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低碳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7.开放创新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物流通道枢纽、省级物流园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三级物流服务设施体系。积极推进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高物流运转效率,降低物流费用成本。鼓励物流新业态发展,支持“互联网+高效物流”、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应用,提高物流装备标准化、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海南—东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建设,拓展海南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功能。引进国内外骨干龙头物流企业与我省企业合作,推动国际贸易中转、保税物流等业务快速发展。

  8.积极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加快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产业项目建成投用,推动博鳌国际医学交流中心等项目落地,用足用好用活药品、器械、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并发挥溢出效应。进一步拓宽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渠道,尽最大努力将招商引资合作意向转化为实际项目。

  9.突出重点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科学规划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推动重型运载火箭总装总测项目落户海南,做好商业航天发射和火箭海上发射(回收)项目前期工作。聚焦军船维修保障需求延伸产业链。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探测监测仪器、通信导航装备等产业。做优遥感信息产业。为军地提供海洋管理、海洋渔业执法、伏季休渔等方面的数据产品与服务。

  10.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管理。着力完善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教育和医疗等生活服务设施,带动产业项目落地和解决企业员工后顾之忧。出台全省产业园区管理办法,改革创新产业园区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规范园区管理、激发园区活力,强化对省级产业园区的考核约束,重点解决管理运营机构不健全,招商引资能力不足以及园区产业同质化问题。

  11.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综合科学运用各类调控手段,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将全省商品住房库存继续稳定在合理区间。出台全省国有企业“处僵治困”指导意见,力争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市、县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有序开展银行债权转股权,分类实施企业破产和股权融资等工作,将我省企业杠杆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落实《海南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实施细则》,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多管齐下力促实体经济企业降低综合成本。围绕提升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培育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和创新工作方式,加快补长发展短板。

  12.推动市场主体增量提质。一是优化服务龙头企业。对于十二个重点产业中销售收入、纳税排名靠前的企业,主动靠前、贴近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做大做强尽力提供帮助和服务。按照“将最好的资源交给最好的企业”的标准,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到海南投资兴业,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落实好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以全面、便捷满足企业总部落地运营需求为导向,实施有利于改善企业营商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具体措施。二是全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心呵护初创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力争各类优惠政策应覆盖全覆盖,各类涉企审批不断优化、收费更趋合理、服务不断完善提升,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更多倾听、吸纳中小微企业的意见,全方位推动中小微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出台积极的创业扶持政策,建设东南亚青年创业园,使海南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热土。三是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开展存量建设用地专项清理处置行动,依法分类处置闲置用地,同步建立清理处置和防控闲置用地的长效工作机制。创新土地供应机制,探索实施土地对赌协议、弹性年期供地等制度。实施最严格集约节约用地制度,设定土地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税收等标准,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13.增强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一是集中力量在“陆海空”三大领域推动科技创新。完成南繁育种科技城、深海空间站、文昌航天科技城规划,力争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打造三亚深海科技产业园,重点围绕深海科技和创意产业发力,建设工业园区升级版中的样板。二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建设国家南繁育种重点实验室、深海技术国家实验室、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争取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至2家、省级众创空间10家。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服务平台能力,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服务,有效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积极实施创业英才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围绕十二个重点产业加大本省高校和职业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力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天涯工匠”,多渠道吸引人才参与海南经济建设发展,向人才荟萃之岛、技术创新之岛的目标不断迈进。五是继续实施“专利倍增”计划。同步增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六是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建立高新企业培育库,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

  14.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是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切实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机制,持续加强对各级政府性债务余额的监控,将政府债务稳控在国家下达的限额内。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控制政府长期支出责任增长。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增量,积极稳妥化解存量。二是防控金融风险。深化地方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厘清主体责任,加强风险管理。保持去杠杆和强监管态势不减,确保金融安全稳健高效运行。三是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坚持分类调控、因地因城施策,保持政策的协同性连续性,逐步降低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

  (四)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

  1.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融合发展。推动琼州海峡南北两港、海口疏港货运快速干道工程、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湾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海口和“大三亚”轨道交通前期研究,着力提升经济圈一体化水平,促进中心城市更好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儋州、琼海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带动东西两翼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和保护模式,更好推动中部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育发展。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进步。

  2.扎实推进三沙建设发展。开工建设三沙驻海南本岛基地、环境观测及科学研究基地,推进岛礁植被修复工程。完善交通、气象监测、海上应急救援等设施。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推进三沙腹地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推动军地共建共享三沙海上维权和救援基地、垃圾回收站、发电站、海水淡化厂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3.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严格规划管控,加强城市设计,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治理交通拥堵和城市内涝。加强农村房屋建设规划报建和宅基地管理。继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开展“厕所革命”百日行动,切实改善城乡卫生条件。

  4.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镇公共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加强与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加快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赋予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广琼海市“不砍树、不占田、不大拆大建,就地城镇化”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六项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确保64条城镇内河湖水体水质全部达标,城镇河段水体消除劣Ⅴ类;持续实施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湿地、林地保护,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有效整治违法建筑,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用两年的时间,实现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村污水处理、城市内河湖泊治理三个“全覆盖”。全面推行“湾长制”,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海域海岛综合整治。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施城市更新计划,加强山体、自然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开发利用好地下空间,妥善解决城镇防洪安全、雨水收集利用、供水安全等问题。

  2.严格落实环保督查整改要求。切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逐项对标,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切实解决督查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查处问题不反弹、整改效果不滑坡。

  3.全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生态移民搬迁试点,争取设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中部市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估试点。探索设立三沙国家海洋公园。加强对长臂猿、坡鹿、龙脑香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

  4.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进行差别考核评价。在赤田水库等流域开展上下游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试点。在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试点构建流域水环境综合监管执法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5.统筹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建设。加强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节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资金投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强度下降目标,支持电力等重点企业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展近零碳排放试点工作。通过加大力度综合施策,确保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和主要河流湖库水质优良率分别保持在99%和95%以上;列入国家地表水考核的断面水质优良率、县城以上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近岸海域国控考核点位水质优良率均达到100%。

  (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1.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强就业培训,推动就地就近就业,强化特色产业帮扶,做好生态移民搬迁。切实加强“三保障”。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确保不出现因贫失学,同时加强贫困学生扶志工作。确保贫困户医疗保险比例在90%以上。基本完成贫困户、低保户危房改造。全年脱贫7万人,实现83个贫困村整村出列,5个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

  2.优先发展教育。一是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扎实推进第三批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大力增加幼儿园学位供给。完成“全面改薄”任务。确保全部县(市、区)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继续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和“好校长、好教师”培养工程,新增4所特殊教育学校实现招生,建设各级校长教师工作室70个,培养各级骨干校长、教师1100名。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培训乡村小学教师3000名。二是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落实“1+2+X”的海南高等教育总体布局,举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强化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特色,突出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特色,推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高校发展;加快“作物学”世界一流学科和我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出台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推动高校、中职学校专业调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是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出台深化我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意见。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推动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实施民办教育分类登记改革。深化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改革等。

  3.加快发展卫生事业。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推进以“三医”联

最新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