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方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_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_可行性研究报告_资金申请报告
沈晓明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要求 努力解决琼州海峡运输“过海难、过海慢”问题

海南方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_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_可行性研究报告_资金申请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种植业调结构呈现“区域色调”

海南方能投资顾问:www.yangzz.com

作者: 轶名 日期: 2016-07-18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指出,构建生产生态协调的区域结构,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也就是说,不仅要重视品种结构调整,还要重视区域布局优化。本期,关注各地在调结构区域布局中的实践,看他们如何在调结构中凸显“区域色调”。

  伊川县 谷子进入“快车道”

  6月中旬,行走在豫西伊川县大地上,田间的谷子已经开始发芽生长,与收获后的麦茬黄绿相衬,阳光下显出勃勃生机。在这里,因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耐旱、耐瘠的谷子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

  在伊川县吕店镇春风米业合作社内,合作社理事长、吕店镇米业协会会长赵俊杰向记者介绍,伊川属浅山丘陵区,处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加之是红土地、沙土地土壤土质,这里所产的小米米粒圆润、口感香甜、营养丰富。

  然而,随着伊川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多以妇女儿童为主,谷子因种植面积相对较小、分散,谷子耕作机械研发少、种植机械化程度低,间苗、收割、脱粒均依赖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造成谷子种植面积下降。

  为做好谷子产业发展,伊川县及时采取示范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方式,通过典型示范推动谷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从2009年开始,先后在吕店、江左、白沙等乡镇建立谷子万亩示范基地、千亩高产方、百亩攻关田,并对示范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管理模式,逐步引导农民走市场农业、科技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道路。”伊川县农业局局长李剑波介绍。

  同时,伊川县在2010年引进、示范、推广了谷子简化栽培技术,通过对播期、种植方式、播种量、除草剂使用以及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获等技术的应用,去除了人工间定苗、收获等工作量大的烦恼,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伊川谷子简化栽培技术的应用也让其走在了全国谷子生产的前列,并逐渐得到了广大农户的种植认可。“到去年,全县谷子种植面积发展到13万亩,亩产由15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以上。”李剑波高兴地向记者说。

  赵俊杰介绍,去年玉米价格趋降,而谷子价格相对稳定,又加上谷子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种谷子的效益凸显,农户种植谷子的积极性大幅增加。赵俊杰还通过成立伊河桥米业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5000户农民签订订单农业,加工小米、米醋、各种小米杂粮集装箱,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据伊川农业局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有规模以上的小米加工企业30余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仅吕店镇就有18家,年加工销售小米6万吨,占河南省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小米醋4000吨、小米酱油3000吨,成为河南省内最大的谷子种植、小米加工基地。

  李剑波介绍,谷子种植曾经让伊川人民在物资匮乏、温饱问题未定的年代,解决了全县人民的吃饭问题。如今伊川谷子品质优良、适口性好,让伊川小米也闯出了名气,成为伊川县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并逐步成为伊川县乃至洛阳市的一张名片。

  “我们将调整好农业种植结构,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发展,发挥伊川谷子产业的独特优势,将谷子产业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通过引导带动,使谷子产业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化的一大优势主导产业。”对于伊川谷子未来的发展李剑波信心满满。

  六盘山区 各打各的特色“牌”

  6月阳春,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下的西吉县什字乡谢寨村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里,已经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菜农们忙着收获,装车外运,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由六盘山品牌蔬菜西芹、洋葱为特色的农产品,销往郑州、兰州和西安市场。洋葱平均亩产达到6500公斤,亩产值100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着。这是六盘山区种植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出现的新景观。

  今年以来,六盘山区各级农业部门针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因势利导、积极探索、着力引导,全力推进杂粮、冷凉蔬菜、马铃薯产业的品牌化建设,推动了特色种植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各县(区)申报落实的55个示范基地总体上呈现区域特色优势明显,亮点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各县(区)围绕当地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合力安排作物种植茬口,错开上市时间,减轻供需矛盾。原州区清水河流域主打露地冷凉蔬菜和供港菜心,张易镇等南部山区主打马铃薯种薯繁育,寨科等东部山区主打油料种植。西吉县葫芦河川道主打西芹为主蒜苗、大白菜、甘蓝、胡萝卜搭配的露地冷凉蔬菜种植基地,西部火石寨、红耀、平峰等山区主打马铃薯种薯和原料基地,马建、田坪、苏部等山区主打油料、小杂粮种植基地。隆德县沙塘、联财、神林渝河流域主打露地冷凉蔬菜种植基地,观庄等山区主打万亩马铃薯抗旱增产示范基地,沙塘马河千亩蚕豆高产示范基地。彭阳县红茹河流域万亩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孟塬乡双村、白阳镇南山主打千亩小杂粮示范基地。这些示范基地形成了特色连片、品牌成带、块状辐射、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原州区大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在确保31个设施农业园区改造提升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冷凉蔬菜示范基地10个,带动全区冷凉蔬菜面积达到25万亩。通过在种植区域推广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新技术和节水改造,亩节水50%~60%。在辖区建成了南河滩、火车站等蔬菜批发市场5个,集镇以上农产品市场11个,培育扶持182个流通企业和6000多名农民经纪人等市场流通主体,并与味园等大型超市进行农超对接,建立健全了区内外营销网。

  彭阳县大面积种植小秋杂粮。调查显示,今年该县杂粮种植面积6.1万亩,其中夏杂2.5万亩,增幅49.7%;秋杂3.6万亩,增幅5.9%。为大面积推广各类杂粮优良品种,该县在城阳长城塬等地推广抗性强、产量稳定的豌豆类宁豌豆2号、宁豌豆3号、中豌4号;大豆类宁豆4号、宁豆5号、晋豆19、中黄30号;糜子类宁糜16号、宁糜9号;荞麦类信农1号、宁荞1号;谷子类晋谷9号、甘栗2号等杂粮品种。

  山西省 杂粮高位借势再创优

  山西省明确的山西杂粮种植的方向和任务指出,重点发展谷子、荞麦、燕麦、红芸豆、绿豆、酿造高粱、马铃薯、专用玉米(甜糯)等8种优势杂粮,争取2016年度全省杂粮种植面积1500万亩、总产达到200万吨。

  十二五期间,山西小杂粮的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1500万亩的种植规模上,约占全国杂粮面积的1/10,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的1/3;杂粮总产量220万吨左右,约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5。该省审定杂粮品种103个,其中豆类39个、麦类20个、黍类24个、薯类3个、高粱17个。

  特别是近两年来,山西在地膜覆盖、节水灌溉、配方施肥、农机和农艺深度融合等杂粮种植的先进实用技术创新和推广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由此,山西省的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已渐形成: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和晋西北地区的优质小米基地,晋西北地区的优质马铃薯、杂豆基地,管涔山及周边县区的优质燕麦基地,雁北地区的优质苦荞基地,晋中地区的优质甜荞基地,晋中盆地的专用高粱基地,忻定盆地的专用玉米基地已逐渐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的产业化开发已现雏形。“岢岚红芸豆”“沁州黄”“汾州香”“东方亮”小米等已成为山西省优质杂粮的代表走向了世界市场,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撑产业。

  2015年起,农业部出台一系列指导意见,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山西省有60多个县列入“镰刀弯”地区,主要任务是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种植,要重点发展杂粮杂豆。

  2016年山西省将在晋西北重点推广谷子地膜覆盖穴播技术100万亩;晋中盆地重点推广高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20万亩;晋北重点推广燕麦“一早三改”技术5万亩、燕麦“两深一浅”技术2万亩;荞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2万亩;晋南重点推广复播大豆防缠绕沟播技术5万亩。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山西的杂粮面积将要发展到1600万亩以上,总产245万吨。细化的指标是,亩产单产提高20%以上,优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商品率达到70%以上,努力建成“全国优质杂粮开发示范基地”。

  吉林省 杂粮杂豆成增收支柱

  吉林省是全国杂粮杂豆的主要生产基地。杂粮主要有高粱、谷子、糜子、向日葵、燕麦、花生等,杂豆主要有绿豆、红小豆、黑豆、豇豆、芸豆等。2015年,全省杂粮杂豆实际种植面积750万亩,其中:花生200万亩、高粱170万亩、绿豆125万亩、葵花籽95万亩、谷子90万亩、苏子17万亩、红小豆5万亩、其它40余万亩。近年来,杂粮杂豆以其独有的特色和品质,已逐渐成为吉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据了解,吉林省杂粮杂豆具有较好品牌建设基础,主要有三个显着特点:

  种植区域集中。全省杂粮杂豆主产区集中在西部的白城、松原两个地区以及中部四平的部分地区,东部山区只有零星种植。洮南被称为“中国绿豆之乡”、扶余去年被评为“吉林省花生特产之乡”。特别是按照国家农业供给侧调整改革部署,吉林省西部处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要地带,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还将会大幅扩增。

  品质优良独特。全省出产的杂粮杂豆因其独特的自然气候环境,相对国内其他产区,品质的比较优势明显。特别是弱碱性土壤、较高的积温和独有的冷凉气候以及一年一季的耕作方式,产出的杂粮杂豆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国内外市场美誉度和占有率都很高。其中,洮南出产的A字鹦哥绿豆畅销日本、韩国和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出口贸易中属于免检产品;扶余地区出产的花生公认不含黄曲霉素,山东鲁花集团在这个地区建有专门的生产基地。

  以企业为主创建了一批品牌。经统计,目前全省杂粮杂豆在农业部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洮南绿豆;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地理标识商标有3个:扶余四粒红花生、长岭葵花籽、乾安黄小米;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6个:扶余四粒红花生、乾安黄小米、乾安糯玉米、白城绿豆、白城燕麦、白城向日葵。在去年农业部公布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中,吉林省的洮南绿豆、扶余四粒红花生、乾安黄小米被收录其中。

  此外,全省杂粮杂豆生产加工企业约700余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一些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脱颖而出,先后涌现出“北显”“吉松岭”。

  整体布局

  东北地区

  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面积3000万亩以上,大豆种植面积达到8100万亩,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推行玉米大豆、小麦大豆、马铃薯大豆等轮作体系。

  黄淮海地区

  到2020年,小麦面积稳定在2.4亿亩,玉米面积稳定在1.6亿亩,蔬菜面积稳定在1亿亩,花生面积稳定在37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达到4000万亩,苜蓿面积达到500万亩。

  长江中下游地区

  到2020年,双季稻面积稳定在1.1亿亩,油菜面积稳定在6000万亩。选育推广优质籼稻和粳稻品种,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推广“双低油菜”,提高油菜籽品质。

  华南地区

  稳定双季稻面积,推广优质籼稻,到2020年,水稻面积稳定在7500万亩。加强“双高”蔗田建设,加快机械收获步伐。扩大冬种马铃薯、玉米、蚕豌豆、绿肥和饲草等,错季上市。

  西南地区

  2020年,水稻面积稳定在6700万亩,小麦面积稳定在2900万亩,玉米面积稳定在5500万亩,油菜面积达到3300万亩。推广玉米/大豆、玉米/马铃薯、玉米/红薯间套作等。

  西北地区

  积极发展马铃薯、春小麦、杂粮杂豆,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苜蓿、饲用油菜、饲用燕麦等饲草作物,积极发挥特色杂粮杂豆,扩种特色油料,加强制种基地建设。

  ——摘自《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最新案例
更多>>